2016年02月24日 |
張天任談供給側改革: 天能三管齊下“補短板”
中國工業製造業如何通過有效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再次出發,已經成為事關中國經濟大局的核心命題。
“如果說去庫存,降成本是政府部門通過宏觀調控、簡政放權可以實現的目標,那麼對於企業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以‘補短板’的思維,來製訂企業發展戰略,實現有效供給。 ”中國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示。
日前在公司年會上,面對台下幾千位參會的員工,張天任說,天能集團在2015年取得了喜人業績,但必須居安思危,找自身短板,“只有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對天能集團是這樣,對中國製造業來講,也是這樣。 ”
天能集團“補短板”的舉措,作為中國工業企業供給側改革的一個典型樣本,將為更多的中國工業企業再次出發提供借鑒價值。
做強鋰電,完善主業短板
“鋰電業務是天能集團在板塊結構上的短板。 ”張天任表示,“2016年的首要任務,就是藉國家大力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勢’,加大對鋰電的投入力度,做大規模,做強實力。 ”
快速發展鋰電池,是天能集團“一穩三快”戰略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去年,中國鋰電池市場已經迎來快速發展期。由於全年的財報尚未披露,但天能集團的上市公司天能動力去年中報顯示, 2015年前6個月,鋰電板塊營收同比大增120.6%。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全年的增幅應該更為樂觀。
張天任認為,目前鋰電板塊在公司總營收的比重較小,需要加力發展,提升鋰電業務比重。 “與國際一流企業對標,我們還有較大的差距。 ”
為此,天能集團計劃在增資的同時,將鋰電池板塊分拆單獨上市。據天能動力(00819-HK)1月28日發布的公告,天能鋰電定向增發認購工作已經完成,募集資金1.14億元人民幣,主要用於鋰電池的研發和擴產。
天能鋰電分拆上市已經獲得了港交所的分拆批准,預計今年將登陸內地。此外,天能集團現有1.25GWH鋰電產能,2016年天能將會擴充鋰電產能至2.25GWH。
2016年天能有兩大鋰電研發目標,一是研發高安全性,高比能量,低成本的圓柱形和方形動力電芯;二是繼續深入PACK技術和BMS管理系統的研發,研發新型的PACK組合方式。
全球引智,增強創新實力
張天任始終認為,技術創新,是一家企業永葆活力的關鍵所在,而企業保持研發創新能力,最關鍵的就是人才。天能集團自創始起便重視人才引進,而面對當前供給側改革形勢所需,研發人才就顯得更加重要。
“創新研發從來都是天能的核心競爭力,未來也決不允許成為短板所在,得到了尖端人才,就能夠牢牢站住行業的製高點。 ”張天任說,天能將在研發方面加大力度,瞄準前沿,全球引智,加強研發團隊建設,力爭取得更多研發成果。
通過全球引智,天能集團擁有了高水準的科研專家團隊,目前共擁有院士顧問4名,行業知名教授博士專家顧問32名,海內外引進領軍型高層次技術人才共9名,其中獲得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3名,浙江省“千人計劃”特聘專家2人。
在研發資金支持上,天能集團堅持每年的研發投入不低於銷售收入的3%,歷年來累計投入研發費用達10億元以上。這些措施有力的保障了天能集團在新能源產業上不斷持續穩步快速發展。
創業創客,挖掘管理潛力
“團隊打天下,管理定江山,天能集團發展到今天,必須要激發內部活力,從內部管理上要效益。公司成為創業平台,每位員工都是創客。 ”
曾有專家指出,一些工業企業陷入產能嚴重過剩、成本居高不下、虧損觸目驚心的泥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這些企業機制陳腐,人浮於事且盲目擴張,成為了所謂“殭屍企業”。
在激發企業活力的問題上,張天任從中國農村改革中吸取了企業管理智慧。 2014年,在張天任的力主下,天能集團內部試點“自主經營體”,2015年這一模式已在天能各基地全面鋪開。
所謂的“自主經營體”,就是以各基地為核心,實施總利潤戰略,各生產單元年初繳納績效保證金,到年末時,根據績效進行考核,績效越高,分的錢越多。
在這一頗具“包產到戶”意味模式的激勵下,天能集團各基地想盡辦法挖潛力,降成本,提效率,促升級。 2015年,在電池價格總體下降的情況下,天能集團利潤反而增長。為此,張天任在天能年終表彰大會上“一擲千金”,給各基地發放了數千萬元的“大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