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Jun 2011 | The 2nd China Strategic Management Scholars Summit Commences at Zhejiang University - Zhang Tianren shares his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amidst globalization
(Content 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
犀利的觀點交鋒,智慧的火花撞擊——6月25日,"第二屆中國戰略管理學者高峰論壇"在浙江大學隆重開幕。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出席論壇,與來自西交利物浦大學、美國邁阿密大學、美國加州大學、加拿大舒立克商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的多名知名學者、教授及浙江大學的廣大師生共聚一堂,聚焦戰略前沿,展開思想風暴,全方位、多視角地深入探討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 張天任作為企業家代表在論壇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為全球化背景下浙江民企的發展戰略把脈。 張天任首先對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作了分析。他指出,全球經濟形勢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全球經濟增長模式將面臨重大調整。國內外發展環境的新變化表明,現在整個國際的格局都在轉型,國家在轉型,社會在轉型。企業也必須轉型。這是不以我們意志為轉移的生存的選擇。只有企業轉型,整個經濟發展方式才能真正轉變;只有企業轉型,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轉變。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始終走在前列的浙江企業必須責無旁貸地再次擔當轉型升級的排頭兵。 張天任分析了轉型時期浙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出路。他說,當前撲朔迷離、內憂外患的經濟發展形勢,給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浙江企業帶來了嚴重衝擊。在"外患"方面,能源、原材料價格猛漲、人民幣升值、用工成本激增、貿易壁壘和出口退稅率下調帶來的外貿困境,成為高懸在浙江企業頭上的"四把刀子"。而另一根直接系在浙江中小企業頭上的繩子,則是信貸緊縮。在"內憂"方面,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浙江企業的軟肋暴露無遺:產業層次低,企業個頭小;創新能力弱,產品檔次低;自有品牌少,營銷管道缺;出口依存度過高,內需市場占比過低。特別是長期高度依賴出口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意味著在大量廉價土地、資源、原材料和勞動力通過商品形式出口到了國外的同時,卻留下了更多的污染,這嚴重制約了浙江經濟由粗放型向節約型的轉變。面對全球經濟轉型的發展趨勢,浙江企業靠什麼繼續站在下一個五年、十年乃至三十年的競爭舞臺上?唯有轉型升級。這是浙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繼續走在前列的根本保障,更是後危機時代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途徑和必然選擇。 浙江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應該如何走?張天任認為重點要做到"四大轉型":一是經營體制的轉型。可由單一的生產制造型企業向生產製造和資本經營相結合的現代企業轉型,將融資平臺、品牌平臺、管理平臺、科技平臺、人才平臺等要素前移,與國際全面接軌,提升國際競爭力。二是產業結構的轉型。一方面是要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和培育新產業;另一方面是要再建浙江製造業優勢,大力推進傳統優勢產業的改造和提升,把"浙江製造"轉成"浙江創造";再一方面是加強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資源再生產業。三是經營模式的轉型。把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相結合,雙輪驅動兩翼齊飛,為消費者提供多功能、全方位、超價值的服務。轉型升級後的企業與產業應該實現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有機融合、有機統一。四是市場銷售戰略的轉型。可由外銷為主轉向內銷為主。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各國重新築起貿易堡壘,企業對外拓展受阻重重,所以在國內尋找新的發展空間是必然之舉。民營企業一定要果斷歸位,哪怕全球各國的貿易壁壘重新壘起,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本身就擁有最大的內需潛力,只要把家門口的市場守好,企業就能獲得最大的發展空間。 張天任還在演講中分享了天能集團轉型升級的經驗體會,受到全場熱烈的歡迎。 |
Back | |